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

曹操在战争中屡屡战胜敌人,最后也因此夺得了中原,建立了汉室的统治。其中有一次和袁绍的对峙,他就用了一个比喻来形容自己和袁绍的差距,这就是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原文

“昔者齐景公、晋文公之交,欲以成霸业,而桓公阻兵于瓠丘之间。文公谓景公曰:‘子事秦必矣,与其坐受其成,不如往图之。’遂发兵而伐秦,秦败绩;晋师大败,文公为囚。及至晋阳,晋人有言于景公曰:‘文公虽囚,晋国不危。’所以然者何?以文公知止。知止所以不殆,微言大义,居敬思虑,深虑远虑,则有备无患矣。夫以大国之兵,攻小国,则兵强而国弱矣;以大家之治,犯小家,则家富而国贫矣。此犹锦衣之下,趣竹马者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三国志·魏书·曹操传》

曹刿论战翻译

“从前齐国的景公和晋国的文公想成就霸业,但是桓公却阻挡在瓠丘之间,不让他们通过。文公对景公说:‘你必然要侍奉于秦国,不如趁早图谋。’于是兵发伐秦,秦军大败,晋国也大败,文公被俘,直到回到晋阳,晋国人也发现文公虽然被俘,但晋国并没有陷入危机。为什么?因为文公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停止,懂得停止就不会有危险,微言大义,处处注意仪表,深思远虑,制定好计策,就能有备无患。如果使用强大的国家力量攻击小国,虽然军队强大,国家仍然会变得贫弱;如果使用大家的力量去攻击小家庭,家庭会富裕,而国家会贫穷。这就像穿着锦衣却玩着竹马一样。如果不正义却富有声望和地位,于我而言就像是浮云。”

——《三国志·魏书·曹操传》

曹刿论战解析

从曹刿论战中可以看出,曹操就是一个极其聪明明智的人,他能够从晋文公和景公的事情中领悟到许多道理。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懂得什么时候停止,要懂得如何掌握平衡。他的这些道理对于战争和政治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曹操在战争中能够屡屡取胜的原因。他的这些道理也是我们平时所需要了解的,因为生活中也时常需要我们懂得如何掌握好平衡,如何避免过度。

曹刿论战的启示

从曹刿论战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几点启示:要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停止,不能过度;要注意平衡,不要过度;要懂得如何掌握好平衡,不能偏激;要在关键时刻冷静思考,不要慌乱。这样做可以让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更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