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是唐代中国文学家陶渊明所著的一篇隐逸小说,叙述了一个虚构的理想的世外桃源,是中国文学中早期的闲逸文字之一。

寻找桃花源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渔夫,一日他向上游而行,意外地发现有一个谷地,十分美丽和宁静。进一步走到谷口,发现一个宛如世外桃源般的村庄,村口有一块诏曰“华夷之分已经不再,人人自为己之所欲为”。

桃花源的世外桃源之美

整个山谷都是桃花的漫天飞舞,村庄中的居民自给自足,与外界无任何联系。他们不知道皇室政府的存在,也不了解战争的存在,一直平和快乐的生活着。在这里,百姓们有自己的家园,自给自足,几乎免于需要纳税,与世界上的奇怪和痛苦完全隔绝开来,因而形成了一个无比宁静和美好的自在社区。

成为桃花源的一员

渔夫在桃花源中得到了长居的许可,并开始了这些人的生活一样。在那里,他遇见了众多的农家之人,他们在河里捕鱼,并多年未曾进出山谷。当他离开这里时,依然忧思着这个地方。于是,他回去告诉了其他的人,但是却再也找不到这个地方了。

桃花源的启示

桃花源记的叙述形成了一种桃源理想,这是人类历史上有所开辟的地方。对于后来思想家、文艺家,这种理想的桃源成为了对社会性人类生活的反思与想像,它是人类对自然始终存在的深质文化潜意识的一个具体映照。

世外桃源是一个完美,精神纯洁,摆脱现实世界繁琐困扰,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乌托邦情形。它的诉求是在城市化、现代科技、较之前的境况而言过于浸淫金钱、权势的社会里,在天性和理性之间追求一个自在的生存空间。桃源之梦,不过是一种人间世居的愿景而已。它既是逝去的,也为未来架起了彩虹般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