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白帝城古诗

白帝城是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城口镇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因所处位置高耸险峻,犹如在云海之上一般,因此被尊称为天上白帝城。这座城池由于光武帝刘秀的儿子刘恒在这里建立了政权而具备了非凡的历史价值。早在唐代,有位著名诗人杜甫就曾在此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早发白帝城》,这首诗以其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和恢弘的气魄,反映出了当时的政治和民生状况。

诗作分析

《早发白帝城》诗分为两段,上半部分描写的是行程和美景,下半部分则是抒情谴责。整首诗气势磅礴,豪迈而清新脱俗,富有浑然天成的感觉。

首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写的是诗人在早晨即将离开白帝城的景象,这里的“白帝”指的是中国三皇之一,是黄帝的后裔,史书中记载他曾在此居住过。言归正传,下半句“千里江陵一日还”,直接揭示诗人游历的路程。作品在开头就营造了出游的情境,展现人们对美景向往的内心,这也与“朝发白帝”寓意表达出来的回去打仗的情感共鸣。

接着,“两岸猿声啼不住”,描写了江岸旁的挂着青葱树丛的景象,江畔响起了猿猴的声音,每一句都充满韵律,把景物和人物融为一体。接着,“轻舟已过万重山”,又表现出舟行向前的情景,逐渐将登峰放到次要位置。抛弃固有特点,为高山树木赋予温馨的形象,从容向前。

下半部分,“此地一为别”切中了离别的无奈和伤感,颔联“孤蓬万里征,独辟襟”,写出了诗人自己孤独的旅程,描绘出了他凌空而立的现场感。此句写出旅途之苦,但也透露了诗人不畏艰险,敢于开拓新天地的劲头。

接下来的“五湖废人病起闲,卧看残月上楼间”,是对现实社会的谴责。诗人写出了文人们的逍遥和懒惰,对自己的生活寄予了深切的关注,具有一定的社会道德意义。

白帝城的历史文化价值

白帝城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城口镇,古称茅山。这里原为巫峡门户要冲,史籍记载了众多的历史名人。唐代杜甫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歌,被后世称为“天下诗人皆辈”。明代的徐霞客称其为“天下第一名胜”,《遂初堂集》谓之“内陆海洋”,为山之极致。史书也记载了汉高祖刘邦、曹操、李世民等汉唐二朝名将曾在此作战。

白帝城除了长久的历史之外,还有辉煌的文化底蕴。白帝城境内,古代的石牌石鱼、龙船等早期工具留下了创造的痕迹。同时,白帝城的历史文化遗迹也形成了许多文化景点,代表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址,例如白帝城宫殿、白帝城庙会、白帝城旅游区以及白帝城风景区等,在历史和文化的积淀中闪耀着各自的光芒,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结论

杜甫的《早发白帝城》,写出了游历文化遗址的感受,大度留下了自己的感悟。而白帝城的历史文化影响也源远流长,它以浓郁的人文底蕴和广阔的自然风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参观、游玩、体验、留念。我们在欣赏这部诗歌的同时,亦可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底蕴,以及古人对生和热爱生命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