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恢复高考是哪一年
高考是中国大陆最重要的普通高等教育的选拔制度,也是一个人终身受教育的重要标志之一。但在历史上,高考并不是一直存在的。那么恢复高考是哪一年呢?
高考的史前时期
早在唐朝时期,科举制度就已经形成,而在明清时期,乡试、会试、殿试的考试制度也逐渐完善。但这些考试制度都只是选拔官员和士人的,与如今选拔大学生的高考有很大的差别。
高考的起源
高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52年,当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了要实行统一的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制度。1953年,首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入学考试(简称“全国高考”)也在北京举行。但是,此时高考的范围仅限于北京、天津、上海和沈阳这四个城市。
高考被中断
然而,不幸的是,高考的实施很快被中断了。在1957年初,因“反右派运动”的开展,郑州市的一个高中教研组被控告“篡改科目试题”和“搞阴谋活动”。此事引起了当地反对派、国际社会和广大爱国群众的极大愤慨。为了安抚群众,国家领导人当时不得不发布禁止高考的命令。
高考恢复的时间
再经过多年的反思和发展,到1977年,高考终于恢复了。当时,因为高校入学人数急剧下降,高校教育成为选民和人民的关心焦点。于是,1977年,中国政府宣布恢复全国高考。全国高考一经恢复,就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和热烈响应。
高考恢复后的进展
恢复高考以来,高考的规模逐年扩大,对于考生的考查标准也不断提高。高考的科目设置和考试形式也不断调整和优化,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和国家教育建设的发展方向。
总之,高考作为中国大陆最重要的高等教育选拔制度之一,在其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中断和重启,才得以成为今天的制度。恢复高考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也反映了当时中国政府对于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视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