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伤鉴定流程
工伤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因工作原因造成职工人身或精神上的损害。工伤鉴定是为了确定工伤是不是由工作原因引起的,并对工伤的原因、性质、程度和后果进行鉴定。下面是工伤鉴定的流程:
第一步:报告工伤
职工发生工伤后,应及时向用人单位报告。用人单位要在24小时内报经该单位所在地县级(含县级以上市、区)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并报当地社保经办机构,同时启动工伤认定的程序。
第二步: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调查取证
当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收到报告后,将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勘验、调查取证。勘验结果,包括当事人口述、现场笔录、照片、视频和相关证据资料等,必须真实、客观、全面。
第三步:委托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根据勘验结果,并结合当事人的病历、病史、体检结果等资料,决定是否转交鉴定机构进行鉴定。鉴定机构一般由医院和公安局指定,对工伤事故的伤情、致伤原因进行科学、专业的分析和评定。
第四步:工伤认定
鉴定机构一旦完成鉴定,就要及时出具工伤鉴定报告,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则根据鉴定报告依法作出工伤认定决定。认定的内容包括:工伤是否是在工作时间内和与工作相关;工伤的部位、程度;工伤的治疗期间和补偿金等。
第五步:行政复议或诉讼
如果职工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则可以递交行政复议或提起诉讼。在递交行政复议或提起诉讼时,职工要提供足够证据证明工伤是由工作原因引起的,以获得相应的工伤赔偿。复议的主管部门一般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而提起诉讼的司法机关则是法院。
总之,工伤鉴定的流程并不复杂,但是除了第一步必须由职工报告外,其它步骤都需要依据相关部门的程序逐一进行,以确保工伤认定的公正性、准确性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