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言语

世说新语是一本记录中国南朝至隋朝时期人物言行的书,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语言和风格吸引了许多读者。作为一本成书于南北朝之际的书,世说新语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还保存了当时的流行语和谚语。以下是一些世说新语中的言语,它们影响了在中国古代以及现代文学中的许多作品。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句话出自《世说新语·文学》一章。它讲述了中国南北朝时期,有位官员在河堤上发现一只蚂蚁,便用刀将之击杀。后来,这段河堤竟然因为蚁穴的齐集而毁掉了。这句话意味着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可能会导致致命的后果。这句话在中国现代社会中常用来形容忽视小问题,结果导致灾难性后果的情况。

“说若悬河,释若出笼”

这句话出自《世说新语·文学》一章。这个故事讲述了中国南朝时期,韩昌黎描绘庄子的文章时,表现出了对庄子思想的深刻理解。有人问他心中是否有数百言,韩昌黎回答:“言辞虽多,但若见其意,如见悬河,又如鹦鹉学人出笼。因此我只需要一通笔墨便达意趣。”这句话引申为“说若悬河,释若出笼”,表现了庄子思想深邃而言简意赅的魅力。

“大厦将倾,必有维烦”

“大厦将倾,必有维烦”这句话来源于《世说新语·言语》。这个故事讲述了中国南北朝时期,苏易简借用骑马时拉绳平衡的比喻,认为建筑物倾斜时,应该在另一侧用木条等东西来支撑,以保持平衡,不至于倒塌。这句话引申为当出现问题时,应该及时采取措施,以防出现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天道好还,故君子与小人同坐”

“天道好还,故君子与小人同坐”源自《世说新语·言语》。这个故事讲述了中国南北朝时期,王导派人举报贪污官员,结果官员与王导共坐,有人奇怪他为何不嫌弃这些官员,王导回答:“天道好还,故君子与小人同坐。”这句话的意义在于,虽然小人会做出不道德的事情,但是如果有机会改变自己的行为,仍然有可能变成一个好人。

“逸豫章”

“逸豫章”指的是杜甫的那一首《登高》,此词源于《世说新语》中富安姜言:“观杜诗,有逸豫章之致。”意思是杜甫的诗篇气魄宏伟,结构疏朗,吟唱出来非常悠然自得。

结语

世说新语记录了中国古代人们的言行,也保留了古代的文化背景。世说新语中的一些故事和言语既有历史价值,又充满现代意义。世界上的语言和文学可以相互影响,许多中国古代的言语和故事在今天的社会体现出了新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