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萧萧兮易水寒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出自《离骚》中的《巴丘》一章,堪称是古代诗歌中最为悲壮的一句。那么,这句诗歌里的“风萧萧兮易水寒”是什么意思呢?

“风萧萧”就是指风声轻吟细语,为黄金时代诗歌的固定词语之一;“易水寒”则是指黄河的上游源头泰山东北的黄河支流,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在这阴冷的风和水中,壮士毅然前行,却再也回不了头。

“风萧萧兮易水寒”这句诗歌被广泛运用在各种时代背景下,而其悲壮的气象也深深地影响了许多人。它表达了悲壮、离愁和别离的情感,激发人们直面人生挫折和前行的勇气和信念。

历史典故

“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典故源于春秋时期的鲁国,当时大夫公孙杵臼率领军队进攻邻国齐国,深入到齐国的边境后却因连续作战疲劳不堪,决定打道回府。

然而,退守途中,公孙杵臼的部队却不断被齐国的军队追击,公孙杵臼本人经过长时间奋战,也已筋疲力尽。领兵人的毫无胆气让士兵们陷入绝望之中。

公孙杵臼于是写下了《巴丘》一章,表达了自己的悲壮和离愁。这首诗歌从原意上讲是在表露公孙杵臼在此次进攻过程中举不起的痛苦、伤感和迷惘。但它也有巨大的激发作用,能感动、鼓励、激励每一个有志者。

文艺征象

“风萧萧兮易水寒”不仅是历史上的典故,更是文艺作品中的常见征象。

例如,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男主角杨过曾一度孤独地漂泊在大海上,心情悲苦,不免会回想到“风萧萧兮易水寒”这句古诗,描写了他一人面对世间大变的孤寂、苍凉,用情感主题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深沉。

再比如,在电影作品《大冒险家》中,主演像风一样自由的追求身世,走过了艰难困苦的历程,而这个词语也恰好形象地勾勒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对主人公的影响。

结语

“风萧萧兮易水寒”这句诗句表达鲜明的情感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优秀的艺术瑰宝之一。它不仅是历史上的典故,也是文艺作品中的重要征象,更是永久的精神遗产。我们应该珍视这句令人激动的诗歌,用冷静的心态审视自己的人生,用坚定的信仰迎接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