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延所得税资产介绍

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公司因税务规定导致账面折旧和税法折旧不同,或者因营运亏损而未能利用完全的可抵扣税前损失,导致未支付所得税的部分,所形成的未来可获得税收减免额度。这些递延所得税资产可以在未来抵消公司的实际所得税支出,从而减轻公司负担。

递延所得税资产分类

根据资产来源,递延所得税资产可分为两类:前限递延所得税资产和后限递延所得税资产。

前限递延所得税资产,又称为可抵免退税资产,是指公司通过税务规划等方式,合法减少纳税负担所形成的退税款项,退税款不但可以抵免纳税义务,而且可以转化为现金流入公司。然而,前限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限通常较短,只有1-2年。

后限递延所得税资产,又称为可抵扣亏损资产,指公司因经营损失以及各种可抵扣支出导致的未使用的税前亏损或者税前可抵扣支出额,超过一定限度后,转化为递延税款借项,最终实现未来减税的目的。

递延所得税资产计算方法

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需要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计算。一般来说,计算方法可以分为两种:完全资产法和部分资产法。

完全资产法是指按照所有的资产(主要是固定资产)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通过合理的计算和折旧率可以得出未来可以抵扣的税款借据。

部分资产法是指只计算某些固定资产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反映公司的实际情况,但是计算结果相对不够准确。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意义

递延所得税资产对于公司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可以减轻公司的负担。在公司出现经营亏损或者没有足够的现金流的时候,可以通过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公司的税款支出。

其次,递延所得税资产可以促进华尔街投资者的兴趣。公司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是华尔街投资者和分析师关注的话题之一。递延所得税资产往往被认为是一个有益的财务指标,使得公司看起来更加有吸引力,进而吸引投资者。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注意事项

递延所得税资产作为一项财务指标,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计算方法需要准确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算方法必须准确无误,因为计算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实际财务状况,同时也会对股价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计算方法需要细心认真。

2.使用期限需要合理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使用期限需要合理,不能出现过度延长的情况。过度延长的使用期限会导致财务状况虚假,同时也会影响公司的形象和信誉。

3.纳税政策变动会影响计算

纳税政策的变动会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算产生影响,因此公司需要随时关注纳税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