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代文学盛世,诗人如星,人们常常赋予诗名于景。黄鹤楼是中国著名的古迹,四大名楼之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曾在黄鹤楼写下了不朽的《登黄鹤楼》,后来又来到了江苏省扬州市,写下了《送崔九》和《送张仆射还广陵》,其中《送张仆射还广陵》即是孟浩然向江南好友告别的诗篇。

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是一座仿木结构、砖木结构飞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建于东晋咸和年间(公元223-253年),今存楼为1981年重建,全楼五进,高50.4米,共有140多个房间。黄鹤楼因唐代著名文学家崔颢在此题下《黄鹤楼》诗而名扬天下。

孟浩然

孟浩然,字茂先,唐代著名诗人,江西九江人。他的文学成就、人品道德以及精神风貌,均具有鲜明的特点和高度的价值。孟浩然以诗写志、以诗抒怀、以诗自娱,创作了大量优美动人的诗篇,开拓了唐代诗歌的新境界,成为唐代最杰出的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他的名篇有《春晓》、《登科后》、《过故人庄》等。

送张仆射还广陵

孟浩然曾感慨:“西山虽高不过数里,锦水虽流不过千寻。”这场别离,或是友情深厚,又或是为文艺生涯注入新的动力,都让孟浩然用了《送张仆射还广陵》这首定格历史的诗,表达了满怀不舍之情。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诗句开篇,孟浩然怀辛远情,惜别扬州好友张仆射,也借烟花绽放之时,暗示江南花景已经初显。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句出现起伏,凸显了广袤长江,更是悠远的境界。纤细的小船,淡淡的蒸汽,流转着唐诗中脍炙人口的船行美景,又让人不禁回想起唐诗中其他山山水水的良辰美景。

“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诗篇的结尾表达了孟浩然对张仆射继续漂泊的深深不忍,和对时光流逝、事物更迭的深深无奈。唐诗中,常把花含蓄地拿来美喻人生万物,开出同样缤纷,结果却又同样暗淡。

江南好友

张仆射是孟浩然的江南好友,据《全唐诗》记载,唐德宗乾元二年六月,张仆射请督斛律金宋出为淮南节度判官,即日行。张政及同年袭其父爵,嗣其职。孟浩然感到不舍,便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送张仆射还广陵》。

结语

《送张仆射还广陵》是孟浩然送别江南好友的诗篇,借用长江流水、烟花四月来表达孟浩然对张仆射的不舍之情。诗篇中独特的意象描绘了唐代江南山水,在江南韵味中流露了浓浓的离别之情。今天的黄鹤楼、长江,已然不是当年的面貌,但叙述的情感终究依旧,美对于人而言也是永恒的。黄鹤楼与孟浩然,是中国古文化的瑰宝,也是一座屹立不倒的文化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