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祭侄文稿

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和诗人,其书法作品在中国书法史上有极高的地位。其作品字体秀丽饱满,气势雄浑,富有古朴大气之风韵,代表了古代书法艺术的顶峰。此文即为颜真卿为自己侄子颜泰所作的祭文,以下为翻译稿:

祭文正文

泰!余嘉岁序,二月卅日,为君辞愁。前日遘疾,而昨夜魂舁,已闻汝愈,故有疏荐伊婢。抑思彼丧几吊,屡记于言,虽深愤内热,而力少言微。及壮若长安,极多见识,始为蓉城旧事,纪备鬻售,聊以偏吊,共相同彼此之痛耳!

成大事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岂特神仙耳,人亦然!在心必慎,于事必诚;心不端,则无端;事不诚,则败诚。兹乎物理,大道也。余与汝之处,颇闻汝功之未报,劳之未疲。慨然怆于其虚有而未成之感,而且感君子之戮力同时代,无经目所接之广处,《诗》曰“大夫共羊”,此之谓矣!

昔者景公问于蹇叔曰:“敢问王孙造父以何事贵?”蹇叔曰:“造父贵在儒术。” “儒术何如?”蹇叔曰:“义、道、德、礼也。”景公曰:“此孰为首?”蹇叔曰:“礼首道次,德再之,义为之器,而礼为之典也。”兽犊之师,蜂虿之军,顷刻之间,而动也;四体之禽,百足之蛇,几千里之广,而腾也。岂唯力耳,有礼而行,有道而行,众远之宾,非尧舜之臣,其何以行之?

退之以四海,威彼京兆,无改君命,终身不屈,揖让辞荣,有以为大,己不能自负。族不我与,道不同路,没世之志,未终而崩。时其游垣,举止无穷,见人多畜,皆以目之。余赋诗云:“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此君子之乐也。故云暇日则邀人撰竹枝词以自乐,词中散发着人生之欢。

临岐之际,君送吾至岐,是君之节谊也。各怀所志,躬窃匿之。今岁之遣别,则不形于辞而形于眼。以此知其世,固不为竖子也。君宜狥志,旚往而不反,吾刻骨以铭心。辞君,伏辞,天寿永绵。

结语

颜真卿祭侄文是颜真卿为自己侄子颜泰所作的一篇祭文,充满了对侄子的感慨和怀念,同时也表达了作为古代士人的责任和信念。这篇文章不仅体现了颜真卿书法艺术的高超水平,更是一篇重要的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