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又称肆意性暴力绑架后遗症、人质情节等,是指在持续负面情境下,受害者对施暴者产生依赖,对其有好感,甚至认为其是自己的朋友或同伴的现象。这种症状最早在1970年代的一个瑞典银行劫案中被发现并被命名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表现
在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中,受害者对施暴者的态度通常表现为积极的、正向的情感。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会将施暴者的目标视作自己的目标,为了同情、安抚或适应施暴者而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情感。这些表现可能包括恭顺、服从、依赖、关怀、同情、赞同和友好等。此外,受害者可能会担心施暴者的安全和健康,甚至会反对采取法律手段来惩罚施暴者。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成因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形成可能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最明显的因素是持续的负面处境。例如,持续的人身攻击、绑架、性虐待或人质处境等会导致受害者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另一方面,人格特征也可能对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发生起到促进作用。这些人格特征包括情感需要、信任、依赖、优柔寡断、低自尊心等。
如何预防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预防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最好方法是避免负面处境的出现。例如,在人身攻击的情境下,需要遵循警方的指示,不要试图挣脱。同时,公众应该提高个人安全意识,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好意,并警惕儿童的安全。对于人质,应该尽一切可能增强自己的内心力量,不要感到绝望,争取外界的支持和帮助。
如何治疗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治疗斯德哥尔摩综合征需要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认知行为疗法。在此过程中,患者会重新评估他们对施暴者的态度和情感,重建他们对自己和施暴者的认知,并提高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咨询师还可以帮助患者探索自己的情感和人格特征,并寻找与人类关系的健康、平等和合作的模式。
结论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心理症状,需要引起公众的足够重视。在发生人身攻击或人质事件时,我们应该尽可能保持冷静,遵循专业人员的指示。如果我们或我们的亲人遇到了类似的事件,应该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早日摆脱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