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一种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发生恶性克隆而引起的白血病。CML的特点是骨髓中会出现异常增生的粒细胞,其中以嗜酸性粒细胞最为显著,这也是CML通常被称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原因。CML主要发生在中年和老年人群,但也有不少年轻人被确诊为CML。CML的发病率并不高,但因其复杂的基因异常特征和可持续发展为急性期的临床表现,一旦患上CML,常常需要接受长期的治疗。
CML的病因与发展机制
CML的起始事件是一种称为Philadelphia染色体的染色体异常现象,即9号染色体长臂上Bcr- Abl基因的重排。这种基因重排产生了一个融合基因,称为Bcr-Abl蛋白质,该蛋白质能够使骨髓干细胞失去正常增殖和分化的调控,导致粒细胞异常增殖,从而引起CML。目前对于CML发展的理解逐渐深入,已经证明克隆数量和CML慢性期的持续时间可能会对CML转化为急性期的风险产生影响。此外,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干细胞因子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等,均与CML的进展有关。
CML的临床表现
CML的早期症状比较轻微,很容易被忽视和误诊,常规体检无法发现明显异常。当CML进展到加速期和急性期时,临床表现变得越来越明显。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虚弱乏力、贫血、盗汗、体重下降、腹部不适和淋巴结肿大等。此外,由于CML患者粒细胞数量增多,导致粘稠度增加,可能出现头晕、头痛、耳鸣、视物模糊,甚至中风。
CML的治疗方法
目前CML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和骨髓移植。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以分为靶向治疗和化疗。Imatinib、Dasatinib和Nilotinib是当前最常用的靶向治疗药物,可有效调控Bcr-Abl融合蛋白,使白细胞计数下降至正常水平。放射治疗一般用于治疗脾肿大等症状,骨髓移植常规用于治疗难治性CML,但同时也具有较高的风险和操作难度。
预后及生存率
CML在治疗方面的进步,使得CML的疗效和预后均显著提高。目前治疗CML的药物疗效日益提高,有助于将CML患者生存时间延长至普通人水平。随着治疗方法的不断完善,亚洲地区患者的预后情况越来越好。但鉴于CML可逆转为急性期的风险,对于CML患者来说,长期治疗和定期随访仍然十分必要。
结语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慢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虽然治疗方法和生存率不断得到提高,但仍然存在不少挑战和未知的领域。因此,为了更好地规范诊断和管理,需要在科学家和医生的共同努力下,进一步在疾病的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